新京報訊(記者劉臻)當地時間12月28日,波蘭弗雷德里克·肖邦研究所(NarodowyInstytutFryderykaChopina)官方網站發布消息稱,著名華裔鋼琴家傅聰因感染新冠肺炎引起并發癥于當日在英國逝世,享年86歲。兩天前,傅聰的學生,英國皇家音樂學院中國籍教授、鋼琴家孔嘉寧曾在其朋友圈發布消息稱,傅聰因感染新冠肺炎,正在住院接受治療。傅聰作為鋼琴家,在其專業領域造詣與成就極高,加之其傅雷之子的身份,特別是作為《傅雷家書》中的收信人,消息一出引發了國內眾多關注。
傅聰于1934年3月10日在上海出生,他的父親是翻譯家傅雷。傅聰三、四歲的時候,已經表現出過人的音樂天分。他七歲半開始學習鋼琴,拜意大利指揮家、鋼琴家梅百器為師。梅百器是李斯特的再傳弟子,傅聰在其門下受教三年。傅聰于1951年再拜蘇籍鋼琴家勃隆斯丹夫人(AdaBronstein)為師。
1952年2月,18歲的傅聰與上海交響樂團合作完成首次公開表演,引起了國內音樂界的關注。1953年,傅聰被選中參加在羅馬尼亞舉行的第四屆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友誼聯歡節的鋼琴比賽,同年7月,傅聰首次出國,到羅馬尼亞參賽,得到了三等獎。1954年因傅聰赴波蘭參加在華沙舉行的第五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1月17日其全家在上海火車站送別傅聰,而《傅雷家書》第一封家書日期注為“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八日晚”。最終,傅聰在該項比賽得到第三名和“瑪祖卡”獎,成為首位在國際性鋼琴比賽中獲獎的中國音樂家。肖邦國際鋼琴比賽結束后,傅聰留在波蘭學習鋼琴,直到1958年底提前畢業,移居英國倫敦并長居至今。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二十年間,傅聰舉行了約2400場獨奏音樂會;與包括梅紐因、丹尼爾·巴倫博伊姆、鄭京和等在內的許許多多國際著名演奏家合作過;錄制了約50張唱片;擔任過肖邦國際鋼琴比賽、比利時伊麗莎白皇后國際音樂比賽以及挪威、意大利、瑞士、葡萄牙、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音樂比賽的評委;演奏足跡遍及幾乎整個歐洲、美洲、中東、東南亞、日本、大洋洲各地。
李云迪發文悼念時寫道:“我始終相信古典音樂是永恒的,它流傳了近千年,因為有一代代的音樂家們,才得以令它延續。現在我們有更好的保留聲音的器皿,我相信它會更堅定地延續下去,直到它真正永恒。而那些離開了我們的大師們,他們在這個世界上留下了寶貴的聲音,成為了永恒的一部分。我們也會追隨先人的腳步,成為永恒的一部分。愿那永恒的美樂在天堂永遠陪伴著您,永不寂寞!”
新京報記者劉臻
編輯田偲妮校對王心